钓鱼作为一种户外运动,除了需要运气之外还则更需要靠技巧。
技巧主要表现在对装备的选择上,在钓鱼中,浮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装备。
它不仅影响着目标鱼的上钩率,还直接决定了鱼获的数量。
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许多钓手却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浮漂。
每次出钓前的烦恼就是去比对多根浮漂进行选择,这对于钓手来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。
那么到底选用多少吃铅量的浮漂才算合理呢?
其实有一定的公式,不过不能死盯着这个公式。
其中还有一些小改变,这里面藏着大智慧。
首先,看着这个综艺节目《只此青绿》中的一个小片段。
展开剩余87%在这个节目中,有一个叫做“木子”的小姑娘,然后给节目组提供了她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中国风水墨画《青绿山水图》作为礼物。
这幅礼物体现了木子对节目的用心和喜欢。
她讲述了自己画这个图的过程,经历了多个阶段,从草图到勾线,再到上色,最后完成整个作品。
其中表示了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她在遇到困难时所做的努力。
这个片段主要是强调事情不能死盯着一个点,而要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。
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思路,将其运用到选择浮漂上。
根据目前流行的一个公式来选择,自然而然就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浮漂。
那么在当下比较流行的公式为:
(主线号数 水深)/2 = 浮漂吃铅量,或是此公式也可以被写为:
浮漂吃铅量=主线号数 水深)/2。
那么本公式具体是如何进行运用的?
主线号数就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主线的克重及其对应的线号数;
“水深”则代表的是计划钓鱼时,水底的水深程度。
将这两个数据代入本公式,此时就能够得出一根浮漂的吃铅量。
一般情况下浮漂吃铅量并不需要过多追求精确,因为我们并不能保证在每一次出钓的时候,水体深度都一致,因此,我们在进行具体选择的时候,对于水深可以适当降低一点,例如0.1~0.2米左右,但是主线号数这一项不建议进行更改。
有经验的钓手用这个方法能够选出相对合适自己的浮漂。
当然,在同个水域钓鱼的时候,如果考虑到鱼口的问题,那么相应也需要调整主线号数,进一步影响到浮漂选型。
上面我们所讲到的“水深”,是在钓鱼的时候根据预判来设置下去的一定水位高度,但是在实际垂钓中,这个“水深”可能并不是实际的水深。
这种情况一般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中,会发生水深变化:
1、行流或流水。
在行流或流水环境中,走水情况是非常正常的。
这种走水情况一般是由自然环境导致的,如天气因素引起的风浪,也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,如船只行驶引起的波动等。
在走水情况下,由于受阻力产生阻力作用,不会使浮漂向上飘起,因此我们就需要调高铅坠重量,这样才能保证浮漂吃铅量足够,否则就会出现虚浮现象,在这种情况下,一般铅坠重量一般会达到浮漂吃铅量的三倍左右。
2、阻止物体。
在我们日常垂钓过程中,很少会出现真实的静止状态,因为总会有一定因素影响,出现波动或变化。
但每当有一定的阻力物体出现时,就会形成明显的静止状态,比如当有石头、泥块等物体阻止漂浮物体时,会促使这两个物体之间形成一种力量平衡状态,使其保持稳定状态,这个状态不会轻易改变。
如果想打破这种静止状态,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使其移动。因此,在确定下坠之前,需要根据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可以形成静止状态的障碍物体来考虑,以便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下坠方式和吃铅量。
3、回流、回水及涌水问题。
回流、回水及涌水问题往往出现于某些特殊区域或环境,如河流、湖泊或其他大面积水域,主要发生在暴雨过后和特定地形处。
当大雨来临并降落到一定程度时,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突然升起一股自下而上的涌动力量,就像弹簧一样。当地面的按压力超过弹簧弹力时,弹簧就会被挤出地面,所以这种现象往往会比较奇怪。
这根本就无法提前推测出来,因此难以掌握掉进水里的东西是否能稳定地沉下来,所以对于沉入水中的鱼饵和钓具来说,可能会面临被冲走的风险,也可能会沉入更深的位置,而这个问题又很难事先知道。
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因为周围有一定周期性的上下波动(推力)所导致的一种状态,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,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钓具和鱼饵上下,所以它不是一个特殊现象。
因此,对于冲浪和潮汐等自然状态,我们处于其中,常常会受到这些波动影响,模拟成这样一种现象。
因此,在出现这种情况时,由于受波峰倾斜导致水面出现缺口(飞入空气),这就影响了我们所设定下去的水位高度,因此,就要进行相应调整。
大家都知道浮漂吃铅量和长短存在关系,但是具体如何选择,则得灵活掌握。
一般情况下短竿配大号浮漂,长竿配小号浮漂,但是这种选择虽然能够大致上指导选择方向,但是并不能说完全固定。
这是因为每根钓竿都是独特存在,其长度、活动范围及弹性等方面都有不同,因此都是不一样钓竿家族中的个体。
它们和鱼竿使用中的调子不同,它们一般分为四个档次:高频调、中频调、低频调和特调等,其中高频调一般配合短竿使用,小号浮漂适合大鲫鱼、大头鲤鱼等;中频调一般配合中级长竿使用,中型浮漂适合大鲤鱼、翘嘴等;低频调配合长竿使用,大号浮漂适合老头鲶和黑坑等;特调则配合非标使用,其使用方式不固定,根据具体情况选择。
当然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的人群而言,不同情况下需要最好的一种组合,这样他们可以最大化提高打鱼成功率,即便多花功夫和麻烦,但是也是值得,这种人称为“执着派”。
不过普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哪里最合适,也不能长期尝试,因此他们选择方向也许不够准确,但是却容易满足,他们在意的是要求能达到即可,而不是最好的,因此他们成了“满足派”。
总之,对于选择问题,“灵活性”总是优先考虑方向,而不是一成不变,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。
那么具体在走水情况下,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?
要保证浮漂足够上浮力,因此我们需要将上浮力与走水相结合,根据虚浮情况适度调整铅坠重量。
为了保证铅坠能使浮漂达到足够上浮状态,我们通常将浮漂吃铅量设置为主线号数加15克重,同时需要加倍铅坠重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测试3秒钟是否出现虚浮,若是出现则加重2-3克,若是不出现则保持当前状态再加上10%。
另外,在面对不同风速环境下,应根据风速进行适度调整,以避免风力对抛竿影响所带来的差距,因此应进行相应修改。
最后,有些特殊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选择,由于可能存在视觉问题或触觉敏感等问题,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大的或更小的浮漂,但这取决于个人习惯和喜好。他们可能对于观察和体验更加敏感,因此作出的决定可能得益于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——良好的直觉或强烈的关注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